分析師這個行業(yè)是吃青春飯的行業(yè)。
澤稷CFA培訓了解到,很多人說這說法不對,你看華爾街的很多分析師,四五十歲的有大把,人家都是經驗足夠豐富的,一直活躍在分析師的崗位上,但國內就很少見。我們不管干什么事情,跟他們相比,我們都能把人力資源壓榨發(fā)揮到極致。
一方面我們可以把他看成是負面的東西,比如大家同樣生產襪子,我們就能把生產襪子的工廠變成血汗工廠。一個女工可以一天在流水線面前干12個小時,甚至14個小時,但是你到國外試試?為什么會這樣?我們把幾百年資本主義的歷史翻出來看看,任何一個大的國家在走上升期的時候,都是對每一個人力資源的壓榨幾乎無一例外都處于極致的狀態(tài),你看有哪個國家不是這樣的。
至少今天的相對的發(fā)達的國家,都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,我想我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能看到的現象,就是在任何一個行業(yè),你想出頭的話,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。
務虛角度:分析師行業(yè)最基礎的三大門檻
第一、硬門檻:學歷基礎、知識積累基礎,情商和智商基礎
首先,沒有笨的人。智商不夠的、過不了水準線的,根本進不了這個行業(yè)。為什么?舉個例子,去年xx證券招應屆生,一共招6個人。收到超過1萬封簡歷,面對這一萬封簡歷,研究所和人力資源部干一件事情,只看中國6所學校的:清華、北大、復旦、南大、交通大學、浙江大學。其他的學校一概不看,上海財經都沒有。然后國外的,有很多人回來,只看常青藤的,這是第一道坎。一頓篩選,還剩一千多封簡歷,然后繼續(xù)挑。你可以想像,能進研究所的,能做做研究和分析崗位的人,他會需要跨越怎樣的門檻。
其次,足夠的智商和知識儲備。所謂的知識儲備,至少是你在學校念的經濟金融的基礎知識要相對比較扎實。有了扎實的基礎,你來做這個事情,才不會那么吃力。夠不夠呢?遠遠不夠。以賣方研究為例,這幾年,由于外部的環(huán)境不是很好,導致出現了幾個結果,其中一個就是很多券商在降薪裁員。在發(fā)生這種事情的時候,他的標準是什么呢?標準很簡單,就看你工作的努力性和積極性。這是一個負向的激勵,那有沒有正向的激勵呢?有的。
第二、勤奮、拼命精神
以賣方研究為例,賣方研究它能夠讓你創(chuàng)造奇跡,所謂創(chuàng)造奇跡就是,可以用一年兩年,快的話兩年就夠了,你的年收入可以過百萬。這一方面是足夠的正向激勵,另外一方面,你會發(fā)現,這個行當就沒有笨的人。我的一個總結,在這個行業(yè)要能做出頭,都需要拼命精神。那勤奮之后夠不夠呢?還不夠。因為這個行業(yè)嚴重過剩。
第三、天賦,要有特色
一個主流的基金經理,把所有的報告看完,你知道需要花多少時間么?按照最高的成年人的閱讀速度,他大概需要花掉五分之四年。也就是一年只有五分之一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,去睡覺什么的,剩下的一分鐘都別歇,就在那看報告,才看得完。這個事情告訴我們,整個行業(yè)是嚴重的產能過剩。那在嚴重的產能過剩的過程中,會發(fā)生什么情況?就是一定要有特色。在一個過度競爭的行業(yè)里面,如果沒有特色,你做分析師,哪怕你再勤奮,恐怕也是很難做的很高或者很好。
需要同時具備這三點,第一超越門檻值,第二足夠的勤奮,第三你要有天賦。為什么?差異化的東西和特色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有的。誰不想做差異化的東西,但為什么你做不出來。在做出差異的時候,意味著你要去創(chuàng)造。而在任何一個環(huán)境里面,哪怕是在硅谷,創(chuàng)造都是稀缺性的資源。而且還需要是成功的創(chuàng)造,中間失敗的創(chuàng)造不算。你做的很多的努力或者新的創(chuàng)造最后本證明愿意看的很少,那就是一個失敗的創(chuàng)造。這很殘酷,但是誰也無法否認。
務實的角度: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分析師
打造一個合格的研究員至少需要8-10年。按照我心里的預期目標,我要打造一個合格的研究員(注:這個研究員不限定方向,就是說到最后這個研究員應該是既能把研究的工作做好,同時也能把投資的事情做好,本質上就是一個合格的基金經理),至少需要8-10年時間。
第一步:看懂一家公司
什么樣才算把這家公司看明白?這是要有客觀的標準的,比如說他的主營業(yè)務到底是哪些?他的核心競爭力在那里?哪些變量或者說哪些關鍵點是能夠影響到他利潤的最核心的東西?他的三張表你能不能做出來?這些都是很客觀的,也是很基礎的一個東西,這個是第一步,丟給你一家公司能夠看明白。
丟給你一家公司能夠看明白夠不夠呢?不夠。因為你在看一家一家公司的時候,本質上是在熟悉這個行業(yè)。如果有一天,你發(fā)現這個行業(yè)里面出現一家新的公司,然后這新的公司,拿半天時間你大概就能把這個公司搞明白。這個搞明白就是我說的那些標準,半天時間。那你就相當于這個行業(yè)你就出師了。這個行業(yè)是怎么樣的狀態(tài),主要矛盾是什么?里面的公司大概會有哪些個商業(yè)模式,每一個商業(yè)模式下面典型的應該是什么樣子?決定他的利潤變化的最關鍵變量是什么?你基本上心里就有個譜了,這個就算你這個行業(yè)基本上看明白了。一個行業(yè)看明白了,需要多長時間呢?達到他說的這個程度你至少需要2年。有人說我特別聰明,特別勤快,一年時間就達到他說的標準。有沒有這個可能?也有可能。
第二步:至少要看完4個行業(yè)
但是光看一個行業(yè)夠嗎?不夠的,不單是不夠,而應該是遠遠不夠。你在后面很快就會面臨第二個問題,就是你行業(yè)與行業(yè)之間要有個比較。行業(yè)比較的這個框架,如何去搭建,包括行業(yè)比較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變量是什么?你應該要有一個直覺式的反應,這就很難了。為什么?你比如說你看第一個行業(yè),用了1年時間,那么這個時候直接讓你進行行業(yè)比較,你干不了的。你要拿出第二年的時間再看一個行業(yè)。第二年再看完一個行業(yè)夠不夠呢?不夠。
你至少要看完4個行業(yè),這4個行業(yè)應該來說:消費類的你應該看完一個、高科技的TMT的你要看完一個、典型的周期品的你要看完一個、大的金融品的跟資本相關的你要看完一個(無論是銀行還是地產)。你至少需要看過4個行業(yè),假設你是最勤快最聰明的,那你看完也需要4年時間。
看完4年夠不夠?不夠。為什么?因為接下來你還要面臨一個問題。就是比如我丟給你10家公司,然后讓你把這10家公司給我排個序。哪幾家公司你覺得是最好的?這時候麻煩就來了?為什么?因為這10家公司可能分在N個行業(yè)里面。有人說這不簡單嗎?我把他的盈利預測的增速拉出來看嘛,按盈利預測增速排個表,最高的放在最前面。如果這樣的話,你就不要做行業(yè)比較啦,太簡單了。你只要把行業(yè)利潤增速排在最前面的這個公司你買入就行了嘛。
第三步:搭建行業(yè)比較框架
有這么簡單嗎?差得遠呢。為什么?因為你看到的行業(yè)與行業(yè)之間這個盈利增速或者變化的情況包括景氣的情況是不夠的。他除了行業(yè)間比較,他還要跟自己比較。他會有一個位置,這不就很麻煩的事情出來了嗎?就是你比較的不是一個維度的事情,你比較的是N個維度。這時候怎么辦?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老老實實地去搭建一個行業(yè)比較的一個框架。那么行業(yè)比較的框架,需要考慮的問題至少應該包括這幾個變量:
第一個 自上而下看,就是現在這個位置宏觀基本面的這個變化,他會從邊際上面更有利于哪幾個行業(yè)方向?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,你就看CPI-PPI的這個剪刀差。用這樣的方法你去選取,到底該看周期品還是該看消費品?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,但他所代表的思路是一個很準確的一個思路。
模糊的辦法,后面代表很準確的思路,就是你自上而下的從宏觀基本面出發(fā),你去推導一些結論。這些結論會告訴你,某些個行業(yè)未來在邊際上他改善的程度會比其他行業(yè)更顯著。這是第一個,自上而下的,從基本面出發(fā)。
第二個 還要從流動性出發(fā),因為大的流動性的變化對不同行業(yè)的影響是不一樣的,簡單來說,資金價格每上升一個百分點,大概對非金融企業(yè)的盈利的影響是負的3個百分點,但是請注意,分水嶺就出來了是不是。它對金融企業(yè)、非金融企業(yè)的影響是不一樣的,這就是第二個,流動性的干預影響需要看。
第三個 就是不同行業(yè)的不同估值的影響。當我們說估值的時候,估值是一個表面的東西,你比如說可以把每一個行業(yè),歷史上的估值,你拉根線,你現在到底是屬于中值的位置,是上軌區(qū)間,還是下軌區(qū)間,這個是可以說的。但這個事情,能只考慮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,我們還需要增加一個變量。什么變量呢,增加一個非常關鍵的變量,就是機構持倉,包括產業(yè)資本增減持。就在現在這個位置上,你到底是不是受你們本行業(yè)的產業(yè)資本的青睞,這個時候資本市場的存量投資者對你的持有到底是多少,這在我們做后面預測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是很關鍵的東西。大概率來說,你考慮完這三個之后,基本上你就會能夠圈出這幾十個行業(yè)里面相對比較有優(yōu)勢的那幾個方向,那么剩下的這幾個方向,你再用它們盈利的增速和未來變化的情況做一下橫向的區(qū)分,大概就可以選出好的行業(yè)來。在這里面,像我剛才說的這個規(guī)律,其實相對比較容易總結,但是在具體用的時候的經驗,你是很難把控的。為什么,因為我們至少提到了三到四個方向的東西需要做比較,而每一個方向的東西在做比較的時候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,指向的標的,指向的行業(yè)也是不一樣的,如何去做取舍?或者說如何把不同的行業(yè)方向,你選出來的東西給他賦予比較高的權重,這個只能靠你自己去總結,必須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之上,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。那么做這件事情多長時間能做出來,至少一到兩年。市場感覺比較好的一年,市場感覺不好的需要兩年。這樣我們算一下,加總起來就是五到六年的時間。五到六年的時間,是不是就可以出師了呢?不好意思,遠遠不夠。為什么?還缺一點,最后實戰(zhàn)的經驗。
第四步:實戰(zhàn)經驗
就是你在做投資的時候,你考慮問題的思路,和你做研究的時候考慮問題的思路是不一樣的。因為我們做研究的時候,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,然后明確的告訴你,錯了我下次再重新再來,但是你做投資的時候不一樣,錯了你就要認了。這涉及到你倉位到底應該如何管理,我到底怎么下這個注,一把下到位,然后錯了就全部出了,還是說我試探性的連續(xù)加注,如果出來的話我也連續(xù)砍倉。這樣把我無論是買還是賣的過程,它都分步驟的,這個不同的風格,包括在不同的情況下,什么樣的市場感覺,你才會去認錯,在不同的公司,多大的把握下面,你可以下多少注,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得出來的,也不是你做模擬盤可以練得出來的,必須你真真實實的去手上拿著這個錢,感受這種壓力,在這個壓力下面,你能夠做出的這些反應,帶給你的才是一個準確的結論。
我們回過頭來看,一個合格的研究員和一個合格的基金經理,他應該慢慢的變成了同一個人,中間的界限應該是越來越模糊的,那么到那一刻的時候,我們能看到的,他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投研人員。事實上,我們看國外很多基金經理、研究員,他的職業(yè)生涯很長,二十年三十年,但我們國內發(fā)展的過程熊長牛短,導致什么結果呢,導致的結果是當牛市來臨的時候,整個市場跨越式發(fā)展過快,一下子對基金經理的渴求是沒有底線的,這個時候怎么辦呢,這個時候就相當于大家游泳還沒學好,那你就先上船唄,先把這個船往前撐著,能走多遠算多遠,中間萬一掉在水里,就相當于交學費了,這是一個現狀。這個是從買方研究。
買方研究和賣方研究的區(qū)別
買方研究和賣方研究他其實應該是兩類人,買方研究他這個要求到最后其實投研應該是同一個人,但對賣方研究他可能會更加不同一些,因為一個是負責忽悠的,一個是負責管錢的。管錢的是以結果為導向,忽悠的是以聲音大小為導向。
買方研究最高能力的體現:忽悠能力
對買方研究員的要求,跟剛才的賣方研究是不一樣的,這個不一樣,到最后會在一個最高能力的體現上,這個最高能力的體現,四個字,叫忽悠能力。現在,整個賣方研究的產能過剩是非常嚴重的,在這樣的背景下面,每一個人,你都可以把他當成這個行業(yè)里面的小工廠主,你怎么樣可以把這個小工廠從無到有,從有到大,從大到強的做起來,靠的是什么,這個時候買方研究和賣方研究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。如果是買方研究,比如說你是基金公司內部的,到最后很簡單,你別跟我整那么多沒用的,我只看你產品的質量,產品質量高就沒問題,就能活下來,產品質量不行,過幾天就完蛋。
賣方研究看產品質量、看推廣
假設你是一個基金經理,你知道你要同時面對多少分析師嗎?就假設20個行業(yè),每一個行業(yè)平均來說至少有20家公司,這是多少人?這就是每一個公司你都不用觀察和了解下面的其他人,你只要觀察和了解記住這個公司這個方向上排第一個的人是哪個,他就需要跟400個人打交道。你有本事記住400個人,同時跟400個人打交道嗎?你能記住這400個人的觀點嗎?幾乎是不可能的!在20個方向下,你每一個方向大概能記住3-5個人,就已經了不起了,那么憑什么我要記住你而不記住別人呢?靠的是什么?一方面當然是靠的你的產品質量,另一方面看你廣告做的好不好。
邏輯思維方式的區(qū)別
買方和賣方分析師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對于實戰(zhàn)的影響,做賣方分析師最好的方法就是進攻,不斷對市場進行挖掘,不斷進行推薦;買方分析師就是不一樣,他要分析這個推薦的東西有沒有價值,就像拿槍射擊一樣,子彈打出去中了,才算成功,如果不中就會導致?lián)p失。
澤稷網校針對CFA錄制了高清名師課程,歡迎體驗》》CFA高清網絡課程
掃一掃,訂閱CFA微信公眾號,贈全部備考資料